鸡痘的诊疗措施
鸡痘是一种传播较慢的病毒性疾病,可以引起多种禽类皮肤损伤,可见鸡冠、肉髯、耳叶和眼部皮肤损伤。白喉型的损伤常见于口腔和上呼吸道,特别是喉部和气管。
【流行特点】禽类有多种痘病毒,不同的痘病毒感染特定的禽类本病广泛分布于自然界,可感染任何日龄的禽类。发病的情况取决于气候因素、管理水平、卫生状况、生物安全措施和疫苗免疫。以夏秋和蚊子活跃的季节多发。拥挤、通风不良、阴暗潮湿、维生素缺乏和饲养管理恶劣,可使病情加重。若伴有葡萄球菌病、传染性鼻炎及慢性呼吸道病等并发感染时,可造成病鸡大批死亡。
【症状与病变】根据侵犯部位的不同,分为皮肤型、粘膜型、混合型三种。
(1)皮肤型:以头部皮肤及全身裸露的地方形成一种特殊的痘疹为特征。病处皮肤出现细薄的灰白色麸皮样覆盖物,并迅速长出结节,病出为灰白色、病后呈黄白色,逐渐增大如豌豆,表面凹凸不平,呈干而硬的结节,内含有黄脂状块。有时结节数目多,互相连接融合,产生大块的结痂,以至于使眼睛完全闭合又称之为“眼型鸡痘”。病重的造成精神萎靡不振,食欲降低,体重减轻,产蛋率下降。
(2)粘膜型:此型鸡痘的病变主要在口腔,咽喉和眼等粘膜表面以及喉气管粘膜出现痘斑,有称之为“白喉型”,起初为黄色斑点,逐渐扩散成为大片的假膜,随之变厚而成棕色痂块,凹凸不平,且有裂缝,痂块不易剥离,强行撕脱则留下易出血的表面。上述假膜深入喉部,引起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甚至窒息死亡。
(3)混合型:也就是皮肤型和粘膜型的混合。
病鸡表现的一般症状常见增重受阻、精神萎顿、食欲减退、衰弱,蛋鸡发病时表现暂时性产蛋下降。病程一般为3-4周,混合感染时则病程较长。
【防治措施】鸡痘病毒存在于鸡舍内的尘埃和环境中,因此鸡舍的尘埃控制和环境消毒十分重要。鸡痘爆发期间,应用碘制剂消毒剂喷洒消毒,减少环境不良因素的应激,防止发生外伤。发生鸡痘时,要严格隔离病鸡,剥除的鸡痘结痂不能随便乱丢,可用纸包好后烧毁,对鸡舍、用具要用2%的烧碱水进行消毒。
1、鸡冠、鼻孔、眼睑上长的痘可用镊子试探性的轻轻剥离痘痂,然后用碘酒或紫药水涂擦,但要注意药液不能进入眼睛内。
2、对眼上长痘,上下眼睑粘在一起的要小心扒开眼睑,用棉棒蘸上清洁的水慢慢将豆腐渣样物清除,然后用2%硼酸水冲洗眼部或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。
3、对呼吸困难的鸡要将喉部伪膜小心剥离取出,涂抹甘油。
4、在饲料中添加抗病毒中药,如“大败毒”拌料。
接种方法主要是翼翅刺种法,翼翅刺种法是用钢笔尖或注射针蘸取疫苗在翅膀内侧无血管处刺种。蛋鸡首免在10-20日龄左右用1.5倍量鸡痘苗刺种。二免在开产前进行,用2倍量鸡痘苗刺种,为了有效预防鸡痘的发生,应在6-7月份再做一次鸡痘免疫以提高机体内鸡痘抗体水平,增加免疫力。接种后3-5天观察禽群有无“出痘”现象局部出现红肿、结痂或毛囊肿胀的反应,以确定免疫效果。一般于接种后10-14天将产生免疫力。
【心得总结】鸡痘多发生于夏秋季节,各日龄和品种鸡只都易感染,雏鸡发病最严重,是引起皮肤型和粘膜型病变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,死亡率高。望养殖户朋友们做好饲养管理和免疫,避免此病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