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场生物安全体系(二)
——免疫失败的原因
免疫失败是指免疫的鸡群在免疫期内出现发病的现象,叫做免疫失败。在实际生产中免疫失败现象较为普遍,现就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如下:
一、管理方面的因素
1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
近年来,随着养殖业的大力发展,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,养殖场内污染有大量病毒和细菌,鸡群不断受到病毒与细菌的侵扰,加快了鸡群抗体的衰弱,缩短免疫期,即环境污染越重,抗体保护水平下降越快,另外群体存在个别差异(即强弱之分),在环境污染严重的鸡场,免疫应答差的个体,首先感染发病,继而出现疫病的散发性流行。
2、营养不良
免疫需要营养,免疫产生的抗体和细胞因子都是蛋白质,很多鸡群营养不良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。体重不达标的鸡群对疫苗免疫应答降低,抗体产生也慢,所以广泛上讲,营养不良也是一种免疫抑制病。
3、管理不善
鸡群饲养密度过大,通风不良,有害气体过多,导致上呼吸道粘膜受损,极易造成细菌和病毒的继发感染(细菌、病毒病多有呼吸道入侵),从而导致免疫失败。
4、药物大量使用
任何药物都有一定副作用,一方面破坏肠道正常菌群,影响消化吸收。另一方面可导致抵抗力和免疫力的下降,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,尤其是磺胺类、氯霉素类药物。
二、疫苗选择和使用不当
1、疫苗免疫途径和日龄免疫不规范
每一种疫苗根据其病毒本身特性,亲嗜性不同,易感日龄不同,感染途径不同,采用不同的接种途径和方法,如传喉只适于滴眼和涂肛,不能饮水和注射等,如使用不当,就易造成免疫失败,另外有些疫苗免疫日龄有严格要求,如禽脑脊髓炎、鸡贫血因子只适合于11-12周的免疫。
2、免疫操作不正确:疫苗免疫时讲求速度,而忽略免疫质量,免疫做了,但没收到应有的效果,如滴眼免疫时,疫苗流出没吸收,饮水免疫水位不足或饮水时间过长等。
3、疫苗保存、运输、使用不当:未按严格操作程序进行,造成疫苗失效。
4、疫苗质量:选用质量不佳的疫苗。
5、滥用疫苗:有些客户随意使用疫苗,并且剂量较大,这不仅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,产生免疫耐受,还可能因为疫苗毒导致鸡群发病。
三、免疫程序不科学
使用的免疫程序不科学,盲目照搬,随意性大,在制定程序时忽视母源抗体和疫苗毒,导致鸡群发病,制定程序最起码的一个原则:根据当地的流行情况制定。
四、免疫抑制病
本病严重影响机体免疫应答,使鸡群不能产生抗体或抗体下降,之后达不到正常标准。有免疫抑制的鸡群,抗体产生低且不整齐。目前,造成机体免疫抑制的疾病主要有:法氏囊、马立克、鸡球虫、鸡传染性贫血、网状内皮增生症、霉菌毒素等几种疾病。
五、野毒的毒力增强
如:法氏囊、马立克、新城疫、等野毒的毒力逐渐增强,毒力增强就需要更高的保护抗体,常规的疫苗免疫,往往难以产生足够的保护。
六、应激频繁:各种应激反应都会干扰免疫应答。
注:
1、保存和购买疫苗时,不要阳光直射,以免失效。
2、不要随意更改免疫途径。
3、科学免疫。
4、注重免疫前后的消毒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