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预防鸭黄病毒病
近两年来在我国福建、浙江、江苏、山东等养鸭集中地区,陆续爆发了一种以种鸭,蛋鸭产蛋量大幅度下降,肉鸭、育成鸭发生神经性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,该病传播速度快,蔓延范围广,给养鸭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。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脾脏明显肿大,实质性坏死,呈大理石样。发病率快,死亡率低,但是以继发其他疾病加重死亡。
流行特点:流行广,发病急,传播快,各品种鸭均可感染,多发于10日龄以上的雏鸭,无明显的季节性。本病主要危害鸭,包括蛋鸭、肉种鸭(樱桃谷鸭、北京鸭等)和野鸭种鸭,但鸡和番鸭未见发病。
临床症状:病程通常为急性,发热,减食,产蛋减少,腹泻,瘫痪。产蛋鸭为10-14日龄,雏鸭7-10日龄。鸭群感染初期,饲料减少,发病高峰期废食,持续3-4天后采食才逐渐增加。产蛋量急剧减少,可以在4-5天内从90%减少至10%以下。部分病鸭腹泻,粪便稀薄,绿色水样便。病鸭双腿瘫痪,向后伸展。
病理变化:肺、脾、肝有出血点,卵泡充血、出血和变性,偶见胰腺出血和坏死,部分鸭只盲肠内容物呈现污绿色或者黑色,较臭。
防控措施:1.针对发病地区,进行严格的消毒,坚持带鸭消毒,对已发病的鸭群采取隔离饲养。
2.目前本病还没有疫苗。有关单位试制了部分油佐剂灭活疫苗,已经免疫了试验鸭,抗体检测正在进行中。
3.在雏鸭4日龄时投喂“安疫肽”
4.发病后时投喂抗生素,防止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。